【譯評】良譯驅逐庸譯|評《夜未央》兩種譯本

美國「失落的一代」小說家費滋傑羅(F. Scott Fitzgerald)今年因其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改編電影轟動一時。這並非費氏首次依附電影之力而廣受注目。1970年代,費氏的傳記小說改編電影《癡情恨》(Beloved Infidel)和《大亨小傳》雙雙搬上螢幕,因而引起台灣書商注意,發行喬志高譯的《大亨小傳》(1971)並出版陳蒼多譯的《夜未央》(1976)。正如喬志高譯的《大亨小傳》比該書首譯本《永恆之戀》名氣更響,陳蒼多首譯的《夜未央》也被後出的湯新楣譯本後來居上。
1976年陳蒼多版(臺北:遠景)
1980年湯新楣版(香港:今日世界)

【譯評】佛斯特《印度之旅》|一趟旅行,三種風情

台北:桂冠(1975)
佛斯特(E. M. Forster,1879—1970) 二十世紀英國小說家、散文家,布魯斯伯利學派(Bloomsbury Group)成員,生前共出版五本小說,以刻劃階級和文化隔閡見長,尤以A Passage to India1924)最著名,台灣翻譯版本也最多,共計三種。1975年陳蒼多、張平男合譯本成書最早,由當年甫成立的桂冠圖書出版,後由遠景、書華翻印,譯筆平實,流傳最廣。1984年,小說改編電影上映,隔年通俗文學出版社皇冠和羅曼史出版社駿馬分別推出施寄青和林舒譯本,皆以電影海報為封面。施寄青文字洗練,然於小處刪節,不若原文細膩。林舒譯筆明快,但多處脫漏,並未譯全。


【譯評】葛林《事情的真相》|志文嵇叔明譯本策略大膽、文氣逼人

台北:志文(1979)
嵇叔明譯
台北:臉譜(2001)
傅惟慈譯
志文出版社於1967年創辦,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一書中被譽為「出版界最後的本格派」,開啟了「一整代讀書人靠著志文新潮文庫吸收國外文學精華的時代」。然而,身為翻譯史研究者,志文這套「新潮文庫」的譯者署名真假參半,令人相當頭疼。每次發現抄襲情事,總是難掩落寞,心裡的小惡魔不免嘀咕:台灣戒嚴時期的文學翻譯史,該不會有半部是抄襲史吧?幸好,在一番披沙揀金之後,總算讓我挖到寶了——嵇叔明翻譯的《事情的真相》(The Heart of the Matter,1948),文句優美,譯筆靈動,不輸近來臉譜出版的大陸譯本《事物的核心》。

【譯評】葛林《權利與榮耀》|遠景張伯權譯本流暢有餘、精確不足

在我們翻譯偵探事務所,遠景的「世界文學全集」是個偽譯大本營,封面和版權頁的譯者大多掛名「編輯部」或署以假名(例如鍾斯、黃蓉、鄧欣揚),內文則直接翻印大陸或香港譯本。所以,只要碰上遠景出版的譯本,總不免要提高警覺,沒想到這回卻是杞人憂天,可喜的是挖掘到一位譯筆不俗的台灣譯者——張伯權。
葛林(Graham Greene)的《權力與榮耀》(The Power and the Glory,1940),1982年由台北遠景出版社初版,譯者署名張伯權,1986年書華出版社翻印,1994年由桂冠出版社重出,是台灣的主流譯本。《權力與榮耀》收入遠景偽譯充斥的「世界文學全集」系列,令人不免疑心這又是一樁懸羊頭賣狗肉的疑案——「張伯權」又是一個空殼名字,真正的譯者其實另有其人。
台北:遠景(1982)
台北:書華(1986)

【譯史】《飄》洋過海,在台生根

《飄》(Gone with the Wind)又譯《亂世佳人》,是家喻戶曉的美國小說。1936年出版,半年內狂銷100萬本,1937年獲普立茲獎肯定,至今全球共計37種譯本,每年平均銷售50萬本,並曾改編成電影和舞台劇,綜藝節目主持人小S和蔡康永也曾在「康熙來了」的片頭角色扮演過。
(左)《亂世佳人》1939年電影海報(右)康熙來了2009年片頭

【譯評】大亨比一比|在《大亨》成為大亨之前......

正如蓋茲比(Gatsby)碰到恩人丹考迪(Dan Cody)之前,其實另有其名,喚作詹姆斯蓋茲(James Gatz);《大亨小傳》這部小說在碰上翻譯家喬志高之前,也有兩個較不為人知的中譯名,一是《永恆之戀》,一是《大哉!蓋世比》。
(左)黃淑慎1954年《永恆之戀》(中)王潤華、淡瑩1969合譯《大哉!蓋世比》(右)書背的譯者照片及簡歷

【譯評】大亨比一比|喬志高與《大亨小傳》的世紀情緣

今年有幸搭上電影潮流,幫漫遊者文化翻譯了《大亨小傳》。在開譯之前,曾做過版本比較,共計經眼21種版本,包括遠流(2012)、好讀(2012)、商周(2012)、新經典(2012)、志文(2010)、立村(2009)、風雲時代(2008)、譯林(2007)、晨星(2002)、時報(2001)、錦繡(1999)、探索文化(1998)、萬象(1995)、漢風(1993)、自華(1986)、逸群(1985)、遠景(1982)、大行(1971)、今日世界(1970)、中華(1969)、正中(1954),不妨就來個大亨比一比,還是從喬治高與《大亨小傳》的世紀情緣說起吧。
1971年,喬志高(1912-2008)的《大亨小傳》由香港的今日世界社出版。今日世界出版社隸屬美國新聞處,在冷戰時代宣揚美國自由、民主等價值觀,針對中國大陸以外的華文世界發行書籍刊物,喬譯《大亨小傳》因此銷售到了台灣。
在此之前,台灣已可見The Great Gatsby兩種中譯本:黃淑慎的《永恆之戀》(1954)和王潤華、淡瑩合譯的《大哉!蓋世比》(1969),然而,喬譯才氣縱橫,論正確、論流暢,都在黃譯和王譯之上,故而成為台灣《大亨小傳》的主流譯本,至2001年時報文化出版喬譯增訂版為止,遠景、自華、萬象、探索、錦繡,共計6家出版社出版過喬譯,而「大亨小傳」四個字遂成為The Great Gatsby的定譯,不管1973Robert Redford主演的電影、1985年的影集,還是2013Baz Luhrmann的電影改編,在台上映時,皆以「大亨小傳」作為片名。

(左)1970今日世界(中)1985逸群(右)1982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