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評】誰的《傲慢與偏見》|雌雄難辨的王科一譯本

1983,臺北:志文
譯者署名夏穎慧
珍姊(Jane Austen)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敘寫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女性的命運,情節圍繞著四位女主角開展,最後因個性有別而找到不同的歸宿。珍姊身為女性,刻劃起同代女性自是絲絲入扣,後代譯者或因物換星移、或因性別易位,下筆常感心餘力絀。輔仁大學有位研究生注意到譯者性別對詮釋原著的限制,遂針對臺灣四種《傲慢與偏見》中譯本的對話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左圖這本署名「夏穎慧」的譯本「較能忠實呈現出女性角色的特質,或許應歸功於夏穎慧女性譯者的特質」。但其實臺灣譯史上並沒有「夏穎慧」這位譯者,充其量只是志文出版社杜撰的假名或社內的編輯,該社1986年署名「夏穎慧」的譯作《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內文雷同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初版的吳力勵譯本,而1988年同樣掛名「夏穎慧」的《愛瑪》(Emma),則出自中國譯者劉重德的手筆,1949年由上海正風出版社初版。左圖這本《傲慢與偏見》,則是根據1956年上海新文藝初版的王科一譯本改寫,根據《我的爸爸邵洵美》,王科一「中等身材,略胖,相貌一般,卻有不拘小節的魏晉名士風度」,跟人聊天時「一隻腳脫去了鞋襪,踏在凳邊,一邊在搔腳趾丫裡的癢癢」,這哪裡是女譯者的樣子呢?

【譯評】誰的《傲慢與偏見》|銷量最大卻不為人知的東流譯本

        珍姊(Jane Austen)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許多讀者心中的「世界名著」,出版社的「世界名著書系」多半都會收錄。由於珍姊不會說中文,因此中文讀者對《傲慢與偏見》的形象是由譯者形塑。在臺灣,形塑這形象最大推手要屬東流,其譯本1951年由香港時代書局出版,爾後臺灣共計31家出版社翻印過,包括:
1951,香港:時代
時代書局(1956)、新陸書局(1957)、普天出版社(1957)、北星出版社(1958)、新亞書局(1958)、經緯書局(1959)、大東書局(1962)、台北書局(1965)、新世紀出版社(1973)、哲志出版社(1973)、復漢出版社(1974)、學海書局(1974)、青山出版社(1974)、立文出版社(1977)、遠景出版社(1978)、廣城出版社(1979再版,初版不詳)、東海出版社(1980)、喜美出版社(1980)、五洲出版社(1981)、名家出版社(1981)、復文圖書(1981)、晨光出版社(1985)、嘉鴻出版社(1985)、書華出版社(1986)、漢風出版社(1990)、雷鼓出版社(1990)、文國出版社(1991)、遠志出版社(1991)、錦繡出版社(1999)、桂冠出版社(2000)、世一書局(初版年不詳)。
        以上31家出版社中,光是遠景的印刷量便達51刷,可見東流譯本在臺灣流通既久,銷路又廣,堪稱臺灣《傲慢與偏見》的主流譯本。然而,由於出版社出版時多半隱匿其名,或署以「編輯部」,或化名「東毓」、「束毓」、「陳慧玲」、「李思文」、「羅威明」、「吳庭芳」、「鐘斯」,因此,儘管東流譯本影響力不小,譯者本人卻名不見經傳。

【譯評】誰的《傲慢與偏見》|搭上電影風潮的劉珮芳、鄧盛銘合譯本

「流行是一種集體的社會現象,往往不須翻譯,倒是翻譯常常在追逐流行。」
蘇正隆 書林出版公司發行人


2006,台中:好讀
        近來或許受到名著改編電影的影響,加上經典名著屬於公共版權,出版成本較低,本世紀臺灣出版界湧現經典名著翻譯熱潮。2013年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主演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上映,前後共計五家出版社推出譯本,包括新經典、好讀、商周、遠流、漫遊者。2005年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y)飾演的伊莉莎白.班尼特(Elizabeth Bennet)躍上大銀幕,共計六家出版社推出譯本:遊目族、雅書堂、新潮、高寶、商周、好讀。本篇要談的正是搭上電影風潮的好讀譯本。
        好讀出版的《傲慢與偏見》收入「典藏經典」書系,25開平裝,右翻直排,前一百本附贈電影明信片,譯者是劉珮芳和鄧盛銘。劉珮芳(1967~)臺灣南投人,東海外文系畢業,曾任編輯,目前從事華語教學和英語教學工作,熱愛翻譯,譯作包括《王爾德故事集》、《兒童版心靈雞湯》。鄧盛銘生年不詳,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財務碩士,曾譯《新電腦時代》、《啟動潛能的力量——西瓦心靈術》、《心靈雞湯5:關於愛與感動的故事》。

【譯評】誰的《傲慢與偏見》|諷刺十足的雷立美譯本

        1813年出版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兩百年後依舊魅力不減,臺灣進入21世紀不過15年,便已出現兩波重譯風潮,最近一波是2013年適逢《傲慢與偏見》出版兩百週年,再上一波是2005年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主演的同名電影上映,遊目族、雅書堂、新潮、高寶、好讀、商周皆推出新譯本。商周至今共出版過兩種《傲慢與偏見》的譯本,一是2013年的吳妍儀譯本,一是底下要談的2005年雷立美譯本。
2002,北京:燕山
2005,臺北:商周
        雷立美,生年不詳,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英語翻譯系主任,研究領域為翻譯教學和文學翻譯,譯著60萬餘言,包括《傲慢與偏見》、《科羅拉多河探險記》(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lorado River and Its Canyons)、《國際象棋王后誕生史》(Birth of the Chess Queen,臺譯《女王駕到:西洋棋王后的歷史》),譯筆老練,其譯《傲慢與偏見》不僅文從字順,難得的是原文語氣掌握恰當。例如韋克翰(Wickham)誘拐莉迪亞.貝內特(Lydia Bennet)私奔,卻遲遲不肯論及婚嫁,險些讓莉迪亞身敗名裂,多虧達西先生花錢奔走,答應給韋克翰豐厚的嫁妝,又幫他買了個官職,韋克翰才答應了這樁婚事。但婚後韋克翰同莉迪亞回娘家,卻厚著臉皮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這對新婚夫婦告別後,貝內特先生極盡挖苦之能事,對這位新過門的女婿發表感想:

【譯評】誰的《傲慢與偏見》|文白夾雜的吳妍儀譯本

        二O一三年適逢《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問世滿兩百週年,臺灣共計三家出版社順勢推出譯本,分別是商周、遊目族、漫遊者。漫遊者的譯本可見傳承前人的努力,遊目族的譯本愛替角色加詞加戲,本篇要談的商周吳妍儀譯本則以文白夾雜為特色。
2013,臺北:商周
2005年電影海報
吳妍儀譯本於2013年1月由商周出版,25開平裝本,右翻直排,書封設計靈感應來自於2005年的電影版海報,正文前附臺大外文系教授曾麗玲的導讀〈珍奧斯汀的微雕藝術〉,介紹珍姐(Jane Austen)的寫作時代背景及其對作品的影響,正文後則附〈珍奧斯汀寫作年表〉,兩者都是極佳的附文本(paratext)。倘若將正文比喻為正廳,附文本就如同進入正廳前的遊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入兩百年前的英國鄉間,欣賞吳妍儀演繹的《傲慢與偏見》。

【譯評】誰的《傲慢與偏見》|為角色加詞加戲的倩玲譯本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問世超過兩百年了!自從1813年出版以來,光是在台灣已經有超過100本譯本,而每位譯者在詮釋時,多少都有自己的傲慢與偏見。
        2013年的倩玲譯本由遊目族文化出版,25開本,右翻直排,裝幀採硬精裝,封面設計典雅大方,印有「Pride and Prejudice 200th Anniversary」字樣,與2006年的紅底燙金平裝本風格迥異,但最特出的要屬2001年平裝本,16開,左翻橫排,書脊、封面、封底皆印著「人生必讀」,封底文宣甚至有威脅人讀書的味道:「芥川龍之介、托爾斯泰、狄更斯、吳爾芙⋯⋯都是通往美好人生的鋪路石,不願跨足此路的人,只會深陷無知、口舌、平凡的地獄中。」
2013,臺北:遊目族
2006,臺北:遊目族
2001,臺北:遊目族
譯者倩玲生平不詳,一來出版社並未多做介紹,二來網路上也搜尋不到資料,目前僅知譯作除《傲慢與偏見》外,尚有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又譯《鐘樓怪人》)一種。根據〈《傲慢與偏見》漢譯本句法規範的歷時研究〉,倩玲譯本曾於1999年在中國出版,姑且判斷是對岸先出版,再由遊目族出版社引進台灣。

【譯史】傅雷|巴爾札克在台灣戒嚴時期的代言人(一)

        傅雷(1908~1966),上海南匯人,華文世界著名翻譯家,譯著等身,約六百萬言,譯文忠實而優美,譯介法國文學成就卓然,其於重譯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高老頭》(Le Père Goriot)的譯序提出「神似說」,認為「以效果而論,翻譯應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是中國翻譯史上的重要譯論。
        傅雷一生嫉惡如仇,譯作多揭露社會弊端,包括十五部巴爾札克《人間喜劇》(La Comédie Humaine)系列作品,其中六部在戒嚴時期臺灣出版,按照傅譯初版順序分別為:《亞爾培.薩伐龍》(1946 / 5)、《高老頭》(1946 / 8)、《歐也妮.葛朗台》(1949)、《邦斯舅舅》(1952)、《夏倍上校(附《禁治產》)》(1954),六部均屬《人間喜劇》系列的「風俗研究編」,《亞爾培.薩伐龍》、《高老頭》、《夏倍上校》、《禁治產》歸類在「私人生活場景」,《歐也妮.葛朗台》歸類在「外省生活場景」,《邦斯舅舅》歸類在「巴黎生活場景」。
1946,上海:駱駝
1955,臺北:新興
1971,臺北:文壇社
《亞爾培.薩伐龍》(Albert Savarus)原著於1836年出版,講述勃尚松市華德維府上千金倒追來路不明的律師亞爾培.薩伐龍,傅雷於1944年2月譯竣,為其第一部巴爾札克譯作,1946年5月由上海駱駝書店出版單行本,臺灣戒嚴時期曾經盜印兩次,譯者分別署以「宗侃」(1955,臺北:新興)和「陸思」(1971,臺北:文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