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評】蘿莉控始作俑者早年來台遭降格對待...

「蘿莉控」音譯自日文「ロリコン」,是ロリータ・コンプレックス」的縮寫,意為「蘿莉塔情結」(Lolita Complex)。蘿莉塔(Lolita)是俄裔美籍小說家納伯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筆下的角色,出自同名小說Lolita(1955),描寫中年男子韓伯特(Humbert)愛上美少女蘿莉塔的故事。後來「蘿莉塔情結」便是指對少女懷有憧憬,「蘿莉控」則泛指少女愛好者。
臺北:皇冠(1960)
台北:皇冠(1978) 

蘿莉控的始作俑者納伯科夫早年流寓英、德、法,多以俄文創作,出版了9部小說。1940年移居美國,開始以英文創作,第一部英文小說The Real Life of Sebastian Knight於1941年出版,生平共8部英文小說問世,以Lolita(1955)最為知名,1959年首度被譯入華文世界,譯名《羅麗泰》,譯者趙爾心在《皇冠》雜誌上連載,1960年出版單行本,1978年皇冠修訂再版,1982年遭別家出版社抄襲,是台灣戒嚴時期唯一的中譯本。因此,趙爾心的翻譯策略大大左右了讀者對納伯科夫筆下這位「蘿莉控」的印象。或許是當時民風保守,原作的中年癡漢竟然變成譯作中的癡情男子。

【譯人】鍾憲民|人間悲劇的譯者

鍾憲民(約1908-?),別名唯明,浙江崇德(今桐鄉)人,1926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檢查員,1929年任職於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國際宣傳科,通世界語,除了將英、美、俄、德、波蘭、奧地利、匈牙利的作品譯成中文,亦將魯迅的《阿Q正傳》翻譯成世界語。鍾氏活躍於1930、40年代大陸文壇,譯作散見《小說月報》、《文學週報》、《矛盾月刊》、《文藝月刊》,1941年任《文藝月刊・戰時特刊》編輯,1943年與徐仲年、柳無忌於重慶主編《世界文學》,1944年開始翻譯美國自然主義小說家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的作品,1949年之後來台,1950年8月在台出版《英遜皇愛德華自傳》(台北:藝文),最晚至1957年《匈牙利作家看匈牙利革命》(台北:文學雜誌)的譯者陣容都可見其名,但1957年之後卻下落不明。戒嚴時期台灣出版的5本德萊塞作品,4種是鍾氏的譯作,可謂德萊塞在戒嚴時期台灣的代言人,但是版權頁的譯者欄卻常為他人掠美,署以「黃蓉」、「黃夏」、「顧隱」、「劉明遠」、「楊人康」、「葉娟雯」、「葉富興」等假名。
1930《阿Q正傳》世界語譯本封面
1930《阿Q正傳》世界語譯本內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