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史】湯姆叔叔的小屋|第一部譯成中文的美國小說

家喻戶曉的兒童文學《湯姆叔叔的小屋》,
是第一部譯成中文的美國小說。
《湯姆叔叔的小屋》原名Uncle Tom's Cabin,1852年出版,
首日銷量3,000冊,年度累計35萬本,8年內翻譯成22種語言,可謂19世紀的暢銷小說。
由於卡通和兒童文學改編甚多,今人多視《湯姆叔叔的小屋》為兒童讀物,
然其內容鼓吹解放黑奴,在當年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小說,還因此點燃美國內戰的戰火,
作者史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因此獲得林肯總統接見,
林肯總統稱讚她是「推動戰事的小婦人」,至今美國郵票上還可見到她的倩影。

時光倒流至1850年。美國國會通過Fugitive Slave Act,禁止國民協助黑奴逃亡,
當時史托夫人適逢喪子之痛,故而推己及人,對黑奴的苦難感同身受,
遂提筆寫下Uncle Tom's Cabin,1851年在廢奴文學週刊The National Era上連載,
1852年發行單行本,甫出版便風行海內外,並多次改編成戲劇搬上舞台。
1901年,美國排華運動正熾,又逢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文人魏易在杭州「求是書院」借到Uncle Tom's Cabin原書,日夜捧讀,宛若暮鼓晨鐘,
遂打算以黑奴的遭遇為前車之鑑,敲醒國人亡國滅種的警鐘。
說巧不巧,魏易隔壁住著的,正是古文大家林紓,
於是兩人合作,魏易口譯,林紓以文言文筆述,兩人邊哭邊譯,邊譯邊哭,
六十六日後書成,名為《黑奴籲天錄》。

林譯出版後影響深廣,是晚清政治影響力最大的美國翻譯小說。
1907年,東京中國留學生話劇社春柳社為了聲援在美國受迫害的華工,
由曾孝谷將林譯改編為五幕話劇《黑奴籲天錄》,
6月1、2日在東京「本鄉座」劇場公演,是中國現代話劇開山之作。
許嘯天改編的劇本《黑奴籲天》,11月4日至6日由春陽社在上海蘭心劇院演出,
開中國本地搬演話劇風氣之先。


林譯《黑奴籲天錄》的影響不僅於此。
台灣戒嚴時期出版的Uncle Tom's Cabin全譯本共計5種:

1957年台北啟明書局《黑奴魂》(譯者署名編輯部)
1969年台南開山書店的《黑奴籲天錄》(譯者未署名)
1971年台南開山書店的《黑奴籲天錄》(譯者署名徐清宏
1975台北人人出版社的《黑奴籲天錄》(譯者署名陳鉞
1978 年台北德昌出版社的《黑奴籲天錄》(譯者署名陳鉞


以上5種譯本,雖然出版社不同,但內容跟1937年上海啟明書局出版的趙苕狂譯本《黑奴魂》一模一樣,而趙苕狂的白話譯本,處處可見「翻譯」自林紓文言譯本的痕跡,其後於台灣翻印出版的趙苕狂譯本,又多將書名改為《黑奴籲天錄》,林紓譯本影響之深廣,可見一斑。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