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評】佛斯特《印度之旅》|一趟旅行,三種風情

台北:桂冠(1975)
佛斯特(E. M. Forster,1879—1970) 二十世紀英國小說家、散文家,布魯斯伯利學派(Bloomsbury Group)成員,生前共出版五本小說,以刻劃階級和文化隔閡見長,尤以A Passage to India1924)最著名,台灣翻譯版本也最多,共計三種。1975年陳蒼多、張平男合譯本成書最早,由當年甫成立的桂冠圖書出版,後由遠景、書華翻印,譯筆平實,流傳最廣。1984年,小說改編電影上映,隔年通俗文學出版社皇冠和羅曼史出版社駿馬分別推出施寄青和林舒譯本,皆以電影海報為封面。施寄青文字洗練,然於小處刪節,不若原文細膩。林舒譯筆明快,但多處脫漏,並未譯全。



桂冠圖書1975年成立,以出版學術叢書及綜合性讀物為主,社長賴阿勝選書審慎,成立之初即擇定Forster名作A Passage to India出版,找來陳蒼多和張平男擔綱譯者。陳蒼多(1942-),台灣澎湖人,師大英語研究所碩士,曾任政大英語系教授,譯作等身,師承余光中,翻譯首重忠於原文。張平男(1942—),台灣台中人,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曾於淡大、建中任教,師承齊邦媛,譯筆信實。陳張合譯本前有<佛斯特及其「印度之旅」代譯序>,介紹佛斯特傳略、《印度之旅》情節提要和評析,應是早年台灣對佛斯特最詳盡的介紹。陳張策略保守,偏向直譯,文中充斥「它」、「它們」、「一個」等贅字,例如:「強拉波城又是一個迥然不同的景象——它變成一個花園之城」,此外幾處採用增譯法,或許是為了使語意明白,但效果不佳,徒顯累贅,例如原文精簡的句子:The zest for decoration stopped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nor was it ever democratic.,譯文卻語意含混、冗贅繁蕪:「到了十八世紀居民就失去了裝飾住宅的熱情,且人們從未自動地裝飾他們的屋宅。」除了冗詞贅句多,陳張二人遣詞措意偶爾有失精準,例如civil station應為英國人在印度的社區,陳張譯為「派出所」。除此之外,陳張合譯大抵忠於原文,譯筆雖平平,但保留了作者細膩的筆觸,1984年小說改編成電影,遠景和書華陸續翻印重出,至今仍是台灣的主流譯本。

相較於陳張譯本用筆拖沓,1985年皇冠出版的施季青譯筆簡練,同樣的段落,施譯用字僅陳張二人的一半:

原文:Except for the Marabar Caves—and they are twenty miles off —the city of Chandrapore presents nothing extraordinary. Edged rather than washed by the river Ganges, it trails for a couple of miles along the bank, scarcely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rubbish it deposits so freely.

陳張:強德拉波城除了二十哩外的馬拉巴山洞外,並沒有其他可觀的風景勝地。與其說它被恆河的水侵蝕,不如說它是突出於恆河河岸,而沿著河岸迤邐了數哩之長,由於河岸上佈滿了隨意丟棄的垃圾,以致於城市本身與垃圾堆幾乎難以分辨。

施譯:除了廿哩外的馬拉巴山洞外,旃陀普無足可觀,它緊挨在恆河邊,綿延數哩,跟散置在河邊的垃圾幾乎分不出來。
台北:皇冠(1985)

施寄青(1946~),祖籍陝西,生於青島,1949來臺,政大中文系畢業,失婚後靠翻譯自立,替皇冠翻譯《神約》(1981)、《南與北》(1982)、《孽障》(1982)、《舊歡如夢》(1983)、《火爆行動》(1983)、《聖彼德堡夜客》(1983)等當代名著。施譯《印度之旅》於細處裁減,譬如例句便略去“rather than washed by”未譯,又如:There are no bathing-steps on the river front, as the Ganges happens not to be holy here; indeed there is no river front, and bazaars shut out the wide and shifting panorama of the stream.,作者層層遞進,極寫城市與恆河間隙之窄。上一句先說岸邊沒有石階,可見城市與恆河距離之近,下一句進一步寫此處根本沒有河岸,可見城市捱著恆河捱得多緊了。然而,施氏或嫌indeed there is no river front冗贅,刪去未譯:「岸邊沒有下到河中給人沐浴的石階,好像恆河流到這兒便不成其為聖河似的。處處市集,遮蔽了寬廣的河景」,譯筆誠然輕快,但犧牲了原作的修辭。整體而言,施譯以明暢見長,但不如陳張合譯工巧細緻。
台北:駿馬(1985)

若要論刪節,駿馬的林舒譯本修削最多。林舒,生平不詳,曾替駿馬文化翻譯《金剛戰士》、《東方之戀》、《面具》等譯作。林譯《印度之旅》隸屬駿馬「銀幕名著」書系,正文前附電影劇照和<印度之旅——影壇大師大衛連復出之作>,顯見是搭電影熱潮出版之作。儘管<編者序>表示:「……囿於電影本身受制於各種客觀因素,因此無法將書中的精髓表達淋漓盡致,所幸讀者可以藉著本書去細細品味書中人物的各種不同性格及印度的基本文化特色,亦可由字裡行間去窺知作者不凡的功力於一二」,但林譯多處脫漏,將原文第一章刪節到只剩六行,而原文極寫城市緊捱恆河之句,也讓林譯竄改得不知所云,讀者恐難藉此窺知作者的筆力:「由於恆河兩岸商店林立,破壞了整個河流景觀;也正因如此,河邊無法設立台階供人游泳」。

一趟旅行,三種風情,可惜三趟旅行皆不盡理想,召喚後人重遊舊地,再來一部《印度之旅》。

4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