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評】真假大亨?|評胡湘雲譯《大亨小傳》

「假」字登上台灣2013年代表字寶座,不過「假」這個字在翻譯界已行之有年,不僅版權頁的譯者、出版年、出版地登錄不實,底下要談的這個譯本連封面廣告也有造假的嫌疑。


譯者署名「胡湘雲」的《大亨小傳》1985年2月15日由逸群圖書出版,編入「名片名著全集」書系,是繼喬志高譯本後台灣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封面寫著「一九八四年第二次拍攝成電視迷你影集,目前中國電視公司(於74年1月6日至3月3日播出)於每周日晚上11點播出之影集」,並註明「由李麗梅飾女主角戴西」。然而,李麗梅(Lee Remick,1935-1991)根本沒演過《大亨小傳》,而且這個版本的封面和內頁使用的都是1974年由米亞法蘿(Mia Farrow)出演黛西的電影劇照。不知逸群圖書是不是聽錯風聲,匆忙之間只好把喬志高譯本拿來刪一刪、改一改,重新包裝之後趕在中視播出「大亨小傳」(?)期間出版?更不曉得1985年台灣觀眾看的究竟是哪一齣《大亨小傳》?
逸群圖書這套「名片名著全集」除了《大亨小傳》造假之外,目前翻譯偵探事務所已破獲德來塞(Theodore Dreiser)的《郎心如鐵》(An American Tragedy)、柯南道爾(Conan Doyle)的《將軍之女》(The Adventures of Illustrious Client)和《蓬門今始為君開》(A Scandal in Bohemia)皆為偽譯。
署名《大亨小傳》譯者的胡湘雲生平不詳,正文前雖然有譯序,但僅略述作者生平和故事梗概,並未提及翻譯策略和心路歷程,譯文則參考喬志高譯本,多處用字雷同,例如vulnerable喬譯「世故不深」,胡改為「涉世未深」,unknown men兩版皆譯為「無名小卒」,hard rock也都譯成「磐石」。不過,胡譯並非僅將喬譯搬字過紙,而是加以刪削改寫,讀起來確實比喬譯簡潔明快,例如:

原文:I had no sight into Daisy's heart, but I felt that Tom would drift on forever seeking, a little wistfully, for the dramatic turbulence of some irrecoverable football game.

胡譯:因為我雖然不了解他,卻感覺得到湯姆這個人似乎在找尋什麼,也許是想重溫足球時代的風光吧。(頁11)

喬譯:我看不透黛西的心思,不過我覺得湯姆這個人一輩子就會這樣飄蕩下去,抱著一點悵望的心情,恨不得哪一天哪一處能夠追尋到過去某場球賽激戰的戲劇性的興奮。(頁6)

胡譯略去畫底線處不譯,"dramatic turbulence"也僅以「風光」帶過,文辭通暢之餘卻犧牲原作的細膩和刻意的隱晦。至於改寫部分,胡譯將喬譯較古的用詞改成較通俗的成語,比如將「板板六十四」(喬譯,頁3)改為「一本正經」(頁9),使譯文便於理解。不過,有些段落改得不太高明,例如:

原文:Conduct may be founded on the hard rock or the wet marshes, but after a certain point I don't care what it's founded on.

胡譯:有些人的行為是建立在磐石上,有些則築於泥沼之中,但只要達到某種程度,我也不會去計較他們的動機。(頁8)

喬譯:人的行為,有基於磐石、有出於泥沼,可是一過某種程度,我也不去管它的根源了。(頁2)

此段是敘事者尼克的獨白。在遇到蓋滋比之前,尼克承繼父親的想法,對階級有著刻板印象,但是,「過了某個時間點之後」(after a certain point),階級意識崩壞,尼克便不在乎"what it's founded on",喬譯「根源」微妙點出尼克遇到蓋茲比之後便不若以往計較人的出身,但胡譯卻將「根源」改為「動機」,抹煞原文對尼克階級意識改變的描寫。整體而言,胡譯將原作和喬譯改得較為淺顯通俗,淡化原作對階級的描寫,僅突出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讀起來倒像羅曼史,不像經典文學了。

2 則留言:

  1. Theresa Chieh Teng2015年5月22日 下午6:35

    張小姐您好

     在讀過《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我們不完美》、《你在我心中的崛起與衰落》、《大亨小傳》、《解讀經典攝影》及《自然瘦》之後,對於翻譯這項專業更加崇拜、敬重,會刻意留意您又有甚麼新的譯作而買書了,希望能藉由您的譯作欣賞更多古典與當代的文學作品。

     膽小如鼠的我也因為欣賞您的譯筆而正在辦公室閱讀《暗處》(書還是不敢拿回家)。

     無意間逛到這個部落格,您好奇”1985年台灣觀眾看的,究竟是哪一齣《大亨小傳》,我想我能憑記憶提供一點線索:1985年我大三,當年是只有老三台的年代,有一部BBC的迷你影集Tender Is The Night,相信看過的人對男女主角纏綿悱惻的愛情都難忘懷(我還因此買了原文書來閱讀),雖然是三十年前看的劇,卻能一眼在網路上找到當年的劇照(難忘男主角深情的凝視啊!)另一齣BBC的《傲慢與偏見》也同樣經典,私下認為後來重拍的版本都不如那個版本。

     至於為什麼明明是Tender Is The Night卻出現在逸群圖書出版的《大亨小傳》封面上?我猜絕對是張冠李戴的誤謬,至少作者都是費茲傑羅。當年的出版業者,居然這樣魚目混珠,也太離奇了!
     
     祝 一切順心!

    回覆刪除
  2. 張小姐您好
     在讀過《教你讀懂文學的27堂課》、《我們不完美》、《你在我心中的崛起與衰落》、《大亨小傳》、《傲慢與偏見》、《解讀經典攝影》及《自然瘦》之後,對於翻譯這項專業更加崇拜,會刻意留意哪些新書是您的譯作,如果是小說的話便直接在網上刷了(一般通常是看作者是誰、寫些什麼、得什麼獎、書評如何來決定是否買一本書),必須說藉由您的譯作欣賞更多古典與當代的文學作品,是生活中的小確幸之一。膽小如鼠的我也因為欣賞您的譯筆而在辦公室讀完了《暗處》(書還是不敢拿回家),就小說閱讀的類型而言,《暗處》是個人的一大突破。

     無意間讀到您部落格的這篇文章,覺得挺有趣,您好奇「 1985年台灣觀眾看的,究竟是哪一齣《大亨小傳》?」 我想我能憑記憶和常識提供讀者一點線索:

     1985只有老三台的那個年代,無論播什麼收視率應該都是現在的二、三十倍,有一部BBC1985年出品的迷你劇《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我想看過的人都難以忘懷http://cdn.shopify.com/s/files/1/0366/4373/products/RSG73655_1024x1024.jpeg?v=1394151019,男女主角糾結的醫病關係看得柔腸寸斷,教人唏噓不已,男演員Peter Strauss英俊挺拔的救贖者形象自此深植心中,兩位女演員Mary Steenburgen、Sean Young是影視雙棲、色藝雙全的美女,當年都是一時之選,不難想像這齣迷你劇在中視連播六週後要迷倒多少善感多愁的文青與婆媽了。猶記當年另一部十分轟動的劇集是BBC 1980年出品的《傲慢與偏見》,私下認為後來重拍的幾位女主角都不如這個版本的Elizabeth Garvie 那麼像Austen筆下的Lizz Bennet,就像史恩康納萊演的龐德一樣,難以被後繼者取代。

    言歸正傳。為什麼我敢斷言1985年觀眾看的不是《大亨小傳》而是《夜未央》呢?首先IMBd裡能查到的The Great Gatsby電視節目(TV Episode)幾乎都是 1999年之後或1960年之前出品,有舞台劇轉播、有電視電影,就是沒有電視影集,年代較近的就是您這篇文章附圖逸群版《大亨小傳》中譯本上廣告,由米亞.法蘿、勞勃.瑞德福演男女主角派拉蒙1974年出品的電影,但電影長度明明才 144分鐘 ,再怎樣也不可能播六個星期吧!因此我大膽揣測《大亨小傳》書上的廣告詞應是出版社刻意張冠李戴好刺激買氣:作者都是費茲傑羅,正好魚目混珠,如果你手邊只有《大亨小傳》譯作,想趁電視劇的風潮撈一筆,就硬說中視播的是《大亨小傳》又怎樣?

     好在在現在的社會沒有人膽敢這麼做了。現在的文藝青年哪裡這麼好唬弄?
     不過,最好還是能查找到當年的報紙查證一番,否則上述也只是個人合理的推測和假設,供參。

     祝福 一切順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