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史】巴爾札克在戒嚴時期的臺灣|華麗、質樸、東洋風

「青年的巴爾札克」,1825年
        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1789-1850)被譽為寫實主義小說之父,《人間喜劇》(La Comédie Humaine)為其小說合集,共計90部作品,總共寫了2,500多位人物,另有一部遺作《偽裝的愛情》(L'Amour masqué,1911)。巴氏在《人間喜劇》的序言表示受到布豐(Buffon)、居維葉(Cuvier)、朱西厄(Jussies)所制定的動物學分類系統影響,認為動物既有「物種」,社會也有「人種」:「儘管劃分軍人、工人、行政官、律師、紈褲子弟、博學者、政治家、商人、水手、詩人、窮人、神父之間的相異處,比劃分狼、獅子、驢子、烏鴉、鯊魚、海豹、母羊來得難,卻同等重要」(引自《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頁163)。
        這91部作品中,臺灣戒嚴時期共計出版14部,皆出自中國譯者之手,其中10部出版於1949年之前,4部出版於1950年之後。而這14部作品中,除《葛蘭德.歐琴妮》(Eugénie Grandet)有兩種譯本之外,餘者皆僅一種譯本單傳,其中又以高名凱的譯作最多,共計8部,傅雷次之,共6部,另有陳瑜清譯作1部。由於譯作在戒嚴臺灣出版時,三位譯者都在中國,因此譯者姓名皆遭隱匿,或者未署名,或者署以編輯部、甚至於假名,而高名凱更是有三部譯作遭到臺灣省政府查禁。

【譯史】高名凱|巴爾札克在台灣戒嚴時期的代言人(二)

1946,上海:海燕書店
高名凱(1911-1965),福建省平潭縣人,巴黎大學語言學博士,華文世界著名翻譯家及語言學家,譯作中以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普通語言學教程》(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影響力最大。此外,自1946起至1954年止,高氏共計出版巴爾札克中譯作品二十種。據其1946年《杜爾的教士》〈譯序〉所述,高氏之所以與巴爾札克結下譯緣,實則出於戰時生活所迫:
回想一九四一年冬天,我和燕京大學遭受同樣的命運,其狼狽的情況實在難於筆述。後來我受中法漢學研究所的聘請,擔任研究員的職務。那時候,物價已漸高漲,漢學研究所給我的報酬實在沒法子讓我維持最低的生活。然而「不合式」的工作又不願意接受,幾乎沒有一天不在經濟的壓迫之下。幸虧我的朋友俞鴻模先生和陳伯流先生約我為上海的書店翻譯巴爾扎克小說集。於是,這外行的工作也就只好擔任下來了。
從這段敘述來看,高名凱動筆翻譯巴爾札克應在傅雷之先,文中提到的俞鴻模即海燕書店的發行人。除此之外,高氏譯介巴爾札克比傅雷更有系統,產量也在傅雷之上,譯介作品集中在「哲學研究編」和「風俗研究編」(包括「外省生活場景」和「軍事生活場景」所有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