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史】奇怪的球滾進了冷戰初期的臺灣譯壇

盧純澤鏡頭底下的雷達天罩頂,2005,攝於南韓
        南韓紀實攝影師盧純澤(Noh Suntag)的著名作品「奇怪的球」(the StrAnge ball)拍下南韓平澤市彭城邑鄉間的巨大球體。這顆「奇怪的球」正式名稱叫「雷達天線罩」(Radome),由「雷達」(Radar)和「Dome」(圓頂)兩個字組成,用途是保護雷達天線,防止環境對雷達天線的干擾。盧純澤鏡頭下的雷達天線罩用於保護美國軍方的雷達,約於1998年設置,事前並未知會南韓當地居民,因此當地居民才會稱之為「奇怪的球」,盧純澤視之為美國對南韓政治和國家安全的控制和影響力,代表了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地位。
1950年《大眾機械》刊載的雷達天線罩剖面圖
        美國發明的這顆「奇怪的球」曾於1950年6月滾進冷戰初期的臺灣譯壇,當時翻譯為「雷洞」,刊載於《拾穗》月刊第2期,譯者署名「微之」,題名為〈安全的雷達堡壘〉,原文"Rubber Fortresses for A-Bomb Defense"刊載於1950年4月號的美國《大眾機械》(Mechanic Illustrated),開篇便提及「雷洞」的軍事用途:

        我們能避免原子彈的突擊「珍珠港」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可能的,利用橡皮氣泡!
        一連串碩大無朋的橡皮氣泡可以使雷達偵察哨在美國極北山峰的冰岩中得到安全的庇隱,而成為美國抵禦未來敵人的原子彈的防衛線。這令人驚異的橡皮堡壘秘密命名為「雷洞」(Radome),是一種用橡皮和玻璃纖維織造而成的掩蔽物。乃是康耐爾防空研究所應紐傑賽州紅岸空軍研究總處之請而發展的新成就。

        CAN we avert an atomic Pearl Harbor? Yes, we can, with rubber bubbles!

        For a string of giant rubber bubbles, housing radar sentries, hidden in the icy peaks of America’s northernmost mountains, could be our fir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any A-bomb attack. The secret of these amazing rubber fortresses is the new Radome, a revolutionary shelter of rubber and glass textile, developed by the Cornell Aeronautical Laboratory Inc. for the Air Force research center at Red Bank, N. J.

【譯史】來了!來了!梅森律師來了!

雷蒙.鮑爾(Raymond Burr) 飾演的梅森律師
        佩利.梅森(Perry Mason)是美國小說家賈德諾(Erle Stanley Gardner,1889-1970)筆下的刑事辯護律師,總是接受看似有罪的一方請託,在種種證據都不利被告的情況下抽絲剝繭,在法庭上雄辯滔滔痛宰志得意滿的檢察官,堪稱法庭推理小說界的頭號人物。
        作者賈德諾曾經擔任律師,寫起法庭推理小說信手拈來,這套「梅森探案」系列一寫就是82本,第1部《蛇蠍美人》(The Case of the Velvet Claws)於1933年出版,隔年便可見第4部作品《狂吠之犬》(The Case of the Howling Dog)躍上大銀幕,但最著名的應該是1957-1966年由美國CBS電視臺推出的同名影集,由加拿大男星雷蒙.鮑爾(Raymond Burr)出演男主角並獲得艾美獎,鋼鐵人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近年也想復刻這套影集,足見梅森律師的魅力歷久彌新。

【譯史】佛洛伊德的文學界分身首度來臺

席尼茲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
        席尼茲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生於維也納猶太醫生世家,17歲受父親影響開始習醫,1885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與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同時開始投入催眠和暗示研究,並於1889年發表醫學論文,後則棄醫從文,以意識流獨白創作德語小說,成為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重要奧地利德語作家,佛洛伊德對其作品甚為推崇,視席尼茲勒為自己在文學界的分身。
        席尼茲勒的創作以小說和戲劇見長,其於1900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盲者之歌》(Der Blinde Geronimo und Sein Bruder)應為首部譯介入臺灣文壇的作品,由孫賡年(1916~)翻譯自德文原著,1950年5月起由《拾穗》雜誌連載,分兩期刊完。譯者孫賡年筆名細雨,浙江奉化人,浙江大學畢業,1948年由上海中國石油派至高雄煉油廠擔任副工程師,1949年兩岸分治後留在臺灣,並利用公餘翻譯,將席尼茲勒譯介入臺灣文壇,並附上〈譯者引言〉介紹作家和作品,同時註明「此篇譯自德文原本Der Blinde Geronimo und Sein Bruder(美國芝加哥大學版),譯句力求忠實」,其譯文可見原文句構的痕跡:


德文《盲者之歌》新版封面
盲者喬羅尼摩從椅上站起身來,將那已經放在棹上的,靠近酒杯邊的吉他,拿在手中。他已經到了遠遠的,第一輛駛來的車輪上。現在,他沿著走得熟透了的老路,摸索著走向開著的門,然後走下狹窄的木梯,到了蔭蓋著的庭院。他的哥哥跟隨著他,二人在木梯近旁站住,轉背向牆,使得那從潮濕而污穢的地面上吹向開著的門底冷濕的風,不致於直接吹到他們的身上。

Der blinde Geronimo stand von der Bank auf und nahm die Gitarre zur Hand, die auf dem Tisch neben dem Weinglase bereit gelegen war. Er hatte das ferne Rollen der ersten Wagen vernommen. Nun tastete er sich den wohlbekannten Weg bis zur offenen Türe hin, und dann ging er die schmalen Holzstufen hinab, die frei in den gedeckten Hofraum hinunterliefen. Sein Bruder folgte ihm, und beide stellten sich gleich neben der Treppe auf, den Rücken zur Wand gekehrt, um gegen den naßkalten Wind geschützt zu sein, der über den feuchtschmutzigen Boden durch die offenen Tore strich.